2022年12月14日,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公路学会承办的中国科协桥梁结构健康安全与韧性提升关键技术高层次专家研讨会以线上会议形式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作“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的报告,指出收缩开裂成为长期困扰桥梁结构安全而未能解决的国际难题,并提出根本解决桥梁混凝土收缩与开裂难题的方法。要通过耐久性设计的定量化、科学化,有效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针对超高性能混凝土脆性大的难题,研发链棒状聚合物和微细高强钢纤维增韧技术,实现超高性能与超高韧的统一,明显提升轻质大跨混凝土结构的抗裂和抗疲劳能力,促进桥梁结构体系轻量化创新。
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总经理钟继卫作“面向重载交通的装配式梁桥服役性能评估”的报告,从大交通流宽桥桥梁动态称重系统车辆感知、自然车流装配式梁桥横向性能评价、装配式梁桥重载服役性能多源信息评估等方面做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尚传作“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与检评”的报告,从桥梁耐久性的内涵、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设计方法、混凝土桥梁耐久性检评技术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给出提升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的对策。
研讨交流环节,各位专家积极发言。中国工程院院士缪昌文表示,目前很多桥梁已达到常规使用的寿命,如何去评估、诊断、延长桥梁的常规使用的寿命至关重要。要加大桥梁基础设施方面的科研投入,逐步加强桥梁自主创新研究;加强技术交流,减少重复研究;完善体制机制,发表英文核心期刊的同时,鼓励科技工作人员多发表中文期刊,让工程技术人员更多地了解到我国基础设施研究的水平。要用基础设施的研究来支撑技术创新,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大力推广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要加强学科交叉,提升桥梁智能检测、智慧感知、快速修复等方面的技术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杜修力指出,已建长大桥梁由于建设标准高,其安全与韧性能获得一定的保障,最要关注的是量大面广的、多龄期的中小桥梁和即将投入建设的普通桥梁的安全和韧性的提升。从系统的角度来谈韧性,交通系统抗冲击、抗灾害的能力缺少系统性的考量。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冯守中表示,桥梁的耐久性离不开高性能材料的应用,要加大轻质、抗裂、韧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加大桥梁健康监测和智能检测,以此提升桥梁的韧性。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韩冰、清华大学教授樊健生、湖南大学教授邵旭东、同济大学教授李辉也积极发表真知灼见,并就如何提升桥梁结构健康安全与韧性建言献策。
本次研讨会聚焦我国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关键核心技术、交通基础设施韧性提升前沿领域,汇聚了院士、行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企业领军人物等权威专家,为促进我国桥梁高水平发展搭建了高端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