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外立面改造,不仅解决了墙皮脱落、褪色等问题,还通过色彩的运用,赋予了楼栋新的面貌,使小区更加整洁、亮丽。同时,新的墙体材料往往具有更加好的保温、隔热性能,有助于提升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和节约能源的效果,延长房子使用寿命。
东大街西里3号楼是一幢有着40年楼龄、由三家单位合力集资建造的居民楼。因产权归属分散,多年来未有产权单位牵头对楼栋进行粉刷。
面对这一现状,东大街西里社区党委始终将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迅速行动,安排网格员深入调研并实地勘查,努力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
经过与街道党工委细致地沟通后,社区党委迅速响应,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实地勘查,制定外立面防水改造的方案。为尽可能的避免施工期间对居民生活的干扰,社区工作人员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向居民通报确切的施工时间。
在社区党委、居民、实施工程单位的多方合力下,最终在最短时间之内完成了3号楼外墙的粉刷翻新工作。辖区居民都表示,粉刷后的墙面更加整洁,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提升了整个小区的外在形象。
“以前‘一桩难求’现在‘出门即充’”“自从这里建了电动车充电棚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充电,快捷方便!”融府小区的居民开心地说。
丰管路社区周庄子家园北侧至金融街融府小区南侧之间,有一块闲置地无人管理,导致杂草丛生,周边居民在此随意停放车辆,内部环境“脏乱差”,影响市容环境。
社区网格员在排查过程中,还发现融府小区约有电动车80余辆,而小区内未安装充电桩,居民只能外出找充电桩充电,每逢上下班高峰期或节假日,充电桩点位就会出现排队现象,动辄数小时的排队时间已成常态。
为从源头破解“环境整改治理”难题,缓解居民的“充电焦虑”,丰管路社区书记谢飞通过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召开“多方联动”会议,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小院议事厅”适时开展议事活动,并进行实地勘查,做到精准施策。其间,社区通过张贴通知、入户宣传等方式,广泛收集居民需求,耐心倾听各方意见,不断细化并优化环境整改治理方案,确保改造工程能够真正贴近民心、顺应民意。
经过“多方联动”机制的高效运作和多次“小院议事厅”的深入讨论,最终决定在空地南侧处搭建30余个共享充电车棚。
整个过程充足表现了居民意见的主导性,从选址、设计到实施工程单位的选择,每一步都凝聚了社区与居民的智慧与共识。近两年来,丰管路社区持续推进电动车充电桩的安装工作,充分的利用闲置空地,新增充电桩50余个,有效缓解了充电难的问题,为居民绿色出行“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