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使者,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对象,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的重要力量。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当前,我们不仅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更培养出一大批懂中文、具备专业背景的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他们成为海外中国企业青睐的本土人才,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更好地实现来华留学生高质量就业,既可以助力海外中国企业本土化发展,更可以以促进就业为抓手,强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民心相通效应。
据教育部数据,2019年,来华留学学历生比例达54.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占比达54.1%。《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度)》显示,临床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土木工程、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中医学及软件工程成为最受留学生欢迎的十大本科专业。能够准确的看出,来华留学正从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向学历教育转变,来华留学结构一直在优化。截至2022年,中国已累计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认可度稳步上升。
就业是青年出国留学的重要目标,随着“一带一路”沿线来华留学生增多,就业需求也进一步凸显。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来华留学生的就业需求更加迫切。调研显示,来华留学毕业生对中国学位含金量有信心,并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前途抱有较高期待。
“走出去”中国企业呼唤本土用工,“中文+”复合人才受青睐。属地化用工正日益成为出海中国企业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战略。伴随着企业从“走出去”向“走进去”的逐步深入,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部委合作、省部合作、校企合作,来华留学生教育在能源、交通、通讯、金融、海洋等重大领域培养储备沿线国家人才,为中国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研究表明,懂中文、会专业的来华留学毕业生成为出海中企青睐的人才选项,外国青年学成后回国,加盟当地中资企业,在翻译、外联、初级管理等岗位发挥作用,实现了家门口的高质量就业。就业途径的拓宽为留学生及其家庭、社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留学中国”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市场开拓需求的提升,当地社会对“中文+”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也慢慢变得高(贺煦友、俞玮奇,2023)。进一步研究表明,中资企业任用来华留学生在人才配置方面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语言、外联岗位多,技术、管理岗位少;灵活、短期合同多,稳定、长期合同少;初级、边缘岗位多,高端、核心岗位少。在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深入研究来华留学生培养怎么样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怎么来实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的“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实现一起发展”合作愿景,以来华留学生教育促进民生福祉提升,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围绕现阶段工作特点与人才教育培训重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以促进就业为抓手,强化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民心相通效应。来华留学生本就是中外民心相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在中国学习、生活,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是较为熟悉中国、对中国人民抱有朴素友好情感的一个群体。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大学毕业生一样,来华留学生毕业后也面临就业和职业发展现实问题,各培养院校如能重视对来华留学生的就业引导,“留华就业”与“回国就业”双线发展并有所侧重,鼓励符合标准要求的优秀外籍毕业生留下发挥作用,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引导更多毕业生回国后加盟海外中资企业,既能将在华所学本领用于本国发展建设,又能切实提高自身生活福祉,还能补充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需的本土人才,更可以将在学期间的对华友好情谊延展到日后工作岗位乃至更长远的人生阶段,以来华留学教育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的效应就会得到扩大。
二是加强“中文+”复合式应用型人才教育培训。强化中文能力对专业技能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中文+专业”“中文+职业技能”“中文+求职就业”等为外国青年开辟人生发展新通道,提升留学中国的获得感。在当前中文授课项目占主导的来华留学教育格局下,专业的学习、技能的提升、学业的进步不能离开中文这个基础能力,对中国的理解、与中国人的接触、对中国文化的体味、对中国式发展道路的领会、对中国发展为世界带来机遇的把握,很大程度上都倚赖于中文语言能力。“中文+”理念的核心是始于中文学习而又成就于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是中文国际化水平慢慢地提高的重要表现。各培养院校如能立足骨干专业,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开发相应“中文+”特色教学资源,适度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提高留学生学习成绩,促进留学生学业进步,协助留学生职业发展,不仅有助于立稳培养质量这一来华留学事业的发展根基,也将加强完善来华留学招生-培养-管理-服务完整闭环,促进各校形成符合各自学校定位的发展策略,打造各校“留学中国”品牌,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来华留学吸引力与各国青年来华留学的获得感。
三是做好人才培养定位,优化培养目标设计。《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我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发展阶段,来华留学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强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输送知华、友华、懂专业、有技术的本土人才的使命定位得到进一步凸显(陈强、文雯,2018)。为此,一是要开展企业海外发展人才需求调研,摸清现阶段企业属地化用工发展制约因素,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框架中设计相应解决方案。二是联结人才供需两端,调动起企业这一人才的直接需求端,加强校企沟通,培养院校掌握并积极推送来华留学毕业生数量、生源国、专业、学历层次、优势特长等人才信息,用人企业释放岗位、技能要求、用工数量等用人信息,双方合力突破“求职难”与“用工荒”结构性矛盾。三是做好生涯规划教育,强化目标导向与价值观引导,将留学生对中国式发展道路和中国人民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引导形成具体的学习动力和成长动力,培养自我规划能力、自我激发能力、机遇发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留学中国是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更多渴望学习中国发展经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各国青年提供了机会。未来,我们应逐步加强“中文+”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为“一带一路”建设惠及世界更多民众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作者 李怡系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本文系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2年度《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工科学历来华留学生‘中文+工程力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项目批准号:YHJC22YB131];2021年度北京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KC2021SZ035];北京工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